首页 | 卓越绩效 | 山东品牌 | 质量工程师 | 设备监理 | 质量教育 | 下载专区 | 质量创新 | 顾客满意度 | 质量竞争力 | 精益生产 | 品牌策划 | 协会简介 | 联系我们
首页 >> 品质论坛

质量兴 中原兴
发布时间:2011-09-28 10:47:49     浏览次数:8612
 

2011年质量月——质量新论

   编者按 河南省质监局撰写的《立省大计质为本》一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质量”进行了高质量的诠释,不仅有高度,而且有宽度,同时有深度。河南日报刊发此文时配发的评论《质安天下》,也显得很有特色和力度。                国家质监总局官网转载

 

立省大计质为本

   □  河南省质监局  质 晟/文

   (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饱含了人类几千年的祈愿和追求!阐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2200年前,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20世纪下半叶,世界质量管理大师约瑟夫·朱兰指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戴勒有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我们必须为质量而战!

   质量,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一个人类繁衍与生存、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二)新中国的历史,不仅是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历史,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探索质量、追求质量,为提高质量而奋发图强的历史。

   从毛主席“质量要放在第一位”,到邓小平“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从江泽民“质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到党的十七大报告14次强调“质量”……质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警惕,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质量兴则民族兴。质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形象所在,一个民族的素质、精神所存;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命运。

   (三)今年5月,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扬帆起航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无论是发展食品产业还是做好各项工作,质量问题都尤其重要,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我们要把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把质量问题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抓紧抓好。”

   (四)“质量是大计”。事关发展大局。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战略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凡大国崛起,质量无不扮演着重要角色。奉行质量优先,德国奇迹在上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依靠质量救国,日本经济在上世纪60年代强势崛起;凭借质量振兴,美国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一扫颓势。

    物竞天择,“质”者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谁的质量过硬,谁就有竞争力,谁就有生存权和发展权。质量事关成败,质量决定兴衰。

   (五)“质量是民生”。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质量所及,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钱夹子”,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民意。从克勤克俭、吃饱穿暖的短缺时代,到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时尚、购物讲品牌的小康生活,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想吃的放心、穿的舒心、买的称心、住的安心,希望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追求的无不都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工作质量。

    质量是理想生活的硬指标、改善民生的保障线、幸福指数的晴雨表,是民心所向,民生所求。管住了质量,就赢得了民心,否则就会失去民心。

   (六)“质量是关键”。抓住质量这个纲,纲举目张,百业兴旺。

    古今中外,凡名牌名企,莫不以质量为立身之本、竞争之基。同仁堂历经商海300年而基业常青,靠的是秉承“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质量理念;中国航天能够成就中国人的航天梦,靠的是把“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作为质量管理的座右铭;开封铁塔历经千年风吹雨打而岿然不动,尽显古老工程的质量魅力……

    建设中原经济区,走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必须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四个重在”,破解“四大难题”,实现爬坡奋进、务实发展,必须以质量为引擎,以质量做保证。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发展难以持续,民生难以保障。

   (七)“质量是形象”。对企业而言,形象是信誉、是市场;对地区来讲,形象是知名度、美誉度,是向心力、凝聚力。

    海尔电器享誉国内外,靠的是“质量不打折、服务不打折、信誉不打折”的质量形象;而三鹿奶粉,一个号称价值高达150亿元的品牌,却因为质量问题,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不仅砸了自己的牌子,也使中国食品在世界的声誉和形象严重受损。

    发展赢得尊重,质量塑造形象。当前,河南人的“三平”精神是形象,务实发展是形象;未来,“河南制造”、“河南创造”也是形象。只有把质量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个领域、每个环节和每个人的心中,才能展示出河南和河南人的真实形象。

   (八)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勤劳朴实的中原儿女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更以诚实守信的品格,秉承着对质量的忠诚与追求。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全省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以“省长质量奖”为标志,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产品质量合格率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全国排序不断前移;一大批建设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和中州杯质量奖;商业服务的消费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空气和水质量不断优化。61个中国名牌产品、59个中国驰名商标享誉全球。中信重工、宇通客车、新飞电器、许继电气、安阳钢铁等一大批河南的“大牌儿”,不断塑造着质量河南、品牌河南。

   (九)“无论是保增长还是保持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都必须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根本,把质量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贯彻落实郭庚茂省长的要求,必须直面我省质量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一些干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是综合实力的象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研究问题、安排工作时还没有把质量放到重要位置,在抓经济、谋发展时,重规模、比速度,思想方法简单,工作方式粗放,看似速度很高、增长很快,实则质量不优、效益不佳。

   二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一些企业产品标准不高、品牌不优,能耗高、污染重,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经营单位粗制滥造、短斤缺两,诚信意识缺失,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瘦身钢筋”等劣质建材导致的豆腐渣工程严重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谈食色变”、提心吊胆。

   三是在监管机制上,部门合作、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尚不完善;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高;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尚未形成。

   质量问题表面上看是出在产品上,根子却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上。质量问题,影响党的威信,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执政能力,危及执政地位。说到底,领导方式转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必须充分认识到,质量任何时候都是高之又高、重之又重的大任务、大考验。

   (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民为振兴和崛起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等一系列兴省立省大计,而质量始终是核心、是基轴、是根本。

    经过多年奋斗,我省已成为全国第五大经济体,无论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总量、规模,成就巨大、令人鼓舞。但凝神反思,发展尚存质量隐忧:增长较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总量不小,结构不优、协调性不够;规模较大,效益欠佳、竞争力不强。如果发展仅仅是速度和规模的增长,没有质量的飞跃,或许能够成为经济大省,但永远成不了经济强省。

    河南的成就在质量,差距在质量,潜力和希望也在质量。

   (十一)科学发展,务实发展,必须立足于转,着力转变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必须立足于质,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句话,立省大计,以质为本。

   以质为本,加快转变是前提。转变思想观念,就要把质量问题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观和政绩观;转变领导方式,就要把质量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责任目标考核体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要保速度、保规模、保增长,更要重质量、重协调、重持续;既要追求量的增长,更要着力质的提升。

    以质为本,齐抓共管是基础。“质量兴衰,匹夫有责”。全省上下都要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增强质量意识,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质量兴省、质量兴市、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抓大质量、大抓质量,以质取胜才有保证。

    以质为本,广大企业是主体。作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创造者,广大企业必须视质量为生命,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质量水平。要树立精品意识,实行精益生产,推行卓越绩效,做到产品精致,管理精细,工艺精确,组织精心,为人精诚;要讲标准、讲规矩、讲诚信、讲良心,做到人品重于产品,严格守法经营。

    以质为本,技术标准是保障。“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技术、品牌和质量;没有标准的话语权,就没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只有实施标准化战略,创新机制体制,努力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提高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水平,提升质量整体水平才有保障。

    以质为本,品牌带动是抓手。好的品牌,凝聚着诸多先进因素。要强化政策激励,实施品牌培育,加强品牌保护,搞好品牌经营,把“河南制造”打造成优质产品的标志,使之叫响全国,誉满全球。

    以质为本,质量诚信是基石。质者,信也。打造诚信河南、质量河南,全社会必须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完善质量诚信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环境。企业必须强化诚信自律,践行质量承诺,确保质量安全。

    以质为本,从严监管是关键。各级监管部门必须牢记执政为民的责任和使命,严格风险分析、严格市场准入、严格生产监管、严格监督检验、严格执法打假。对质量违法企业,要坚决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的绝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召回、未处理的绝不放过,不法企业未受到惩处的绝不放过,企业管理和监管措施不到位的绝不放过,案件警示教育没有做的绝不放过。对质量安全的疏忽,就是对生命的践踏,对违法者的纵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以质为本,群众满意是目的。以人为本是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坚持以质取胜,最终要落实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上。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质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大力开展质量竞赛和质量评议活动,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群众说好,才是真正的好。

   (十二)激情跨越正当时,又踏层峰望眼开。

   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是主题,转变是主线,质量是根本。唯有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与质量、增长和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的协调统一,发展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质量兴,中原兴!

 

 

附:河南日报刊发此文时配发的评论《质安天下》

                             

                                   质  安  天  下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国计民生,安字当头,质量安全重如泰山。

   发展之策,为政之道,民生之重,百姓之求,旨在安顺如和风,安宁如静水,安定如磐石,安心如祈愿……

   质害无穷。

   “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甬温动车追尾”……祸起质量,殃及行业,演变为社会大事件,让信誉遭受灭顶之灾,让形象屡受严重损害,让人民群众谈质色变,危害民生根本。

   “临汾溃坝”、“渤海漏油”、“紫金矿业污染”……漠视质量,危及大局,损害的是经济发展,使资源能源难以为继,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使社会各界义愤填膺,干扰宏图大计。

   质重为优。

   质量是竞争之诀,企业讲质量,产品才能载誉市场,经营就能引领风骚。

   质量是转变之要,发展讲质量,经济才能有力掌控,困局就能从容应对。

   质量是幸福之根,生活讲质量,家庭才能安逸美满,日子就能越过越红火。

   质何以识?

   无质步履维艰,有质天下为安。

   质安天下,既是世界共识,也是全球潮流:以企业为主要生产主体、以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生产体系,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生产体系演变。经济增长在19世纪靠大量生产,在20世纪靠大量消费,在21世纪靠增长质量。

   质何以求?

   从思想认识转变求,质量即品德;从社会风气转变求,质量即诚信;从领导方式转变求,质量即责任;从发展方式转变求,质量即民生。

   质何以为?

   立足质量谋发展。坚定理念,保质为重,摒弃错误政绩观,唾弃带血GDP,科学务实,打造质量河南。

   锁定质量护民生。明确责任,监管从严,消弭民生之隐患,去除社会之担忧,确保民安,铸造安全河南。

   依靠质量促竞争。物竞天择,质优长存,培植核心竞争力,掌握市场话语权,维护形象,塑造品牌河南。

   质晟的《立省大计质为本》,彰显了河南人坚定不移的质量追求,表达了河南人质量立省的雄心壮志,向我们展示了质量让发展更快速、让社会更和谐、让人民更健康、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何 平

(原载9月21日《河南日报》)



声明:
1、凡本网站原创信息均属山东省质量评价协会版权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2、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所有:山东省质量评价协会 ©2007-2023
地址:济南市历阳大街6号银丰大厦  邮编:250002
电话/传真:0531—88023958
电子信箱:sdzlpjxh@163.com
鲁ICP备120102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