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成立于1951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企业改制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多年来,我们始终把质量视作企业的生命,秉承“塑精品、创一流”的质量方针,不断强化施工技术创新,夯实了天元质量品牌基础,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连续八年企业综合实力位列全省同行业前茅,并先后创出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等各级、各类奖项400多项,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等国家、省部级荣誉100多项,树立和打响了天元品牌,得到了社会和业主的广泛认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施工现场为主战场,积极进行技术攻关
天元集团以质量起家,早在六、七十年代就依靠优良的工程质量在全省建筑业树立了“沂蒙铁军”的良好形象。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我们认识到,必须加快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才能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一是明确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我们确定了“立足建筑安装施工,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开发核心技术品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指导原则,形成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网络体系,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省级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结合建筑行业的技术特点,我们确立了建筑节能、新型建材、绿色环保等十大专项技术创新工作重点,积极参与行业关键施工技术研发,加快企业技术成果的总结、整理工作,形成了具有天元特色的技术优势。
二是坚持以自我创新为主。我们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改变原有的工艺方法,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真正提高。我们承建施工的日照钢铁集团8万立方米球缺气柜基础工程,工程体积大,模具制作精确度要求高。施工技术人员通过在球缺模型中创建空间曲面测量控制网,保证了基础结构的曲面圆滑度,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观感质量,技术人员总结形成的《球缺状气柜基础施工工法》被评为“省级工法”,对该类工程的施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抓好技术成果的总结提升。我们注重对企业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进行分解、归类和整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主体大楼工程施工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特别是紧急救援中心停机坪脚手架的搭设,建筑高度106米,是高空超大悬挑脚手架。项目技术人员通过精心计算、综合论证,采用了槽钢逐步外出悬挑,刚性、柔性拉接卸荷,双层安全防护的施工工艺,保证了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体系自重、施工荷载和工程质量要求,由此总结形成的《超高层、重荷载、大悬挑脚手架施工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该项目QC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总结形成的《燃气锅炉施工工法》等四项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有70多项工法被评为“省级工法”;我们研制的“模板清理机”等22项专利技术获“国家专利”。自2004年以来,企业共有179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的鉴定或验收,为创建精品名牌工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坚持以工程为依托,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在实施技术创新工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成果对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促进作用,注重抓好企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了具有天元特色的质量品牌优势。
一是推进技术创新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我们依靠先进有效、经济实用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方法加强项目施工管理,化解施工中的矛盾和难题,确保工程的质量目标。我们承建施工的齐鲁软件园工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通过应用企业自创的国家级、省级工法,先后解决了悬挑脚手架搭设、790斜柱支模浇筑、莲花瓣造型定位放线等技术难题,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同时,我们通过把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去,在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北京昌宁大厦、内蒙古阜丰工业园等工程的施工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推进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相结合。我们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技术创新成果,整理上升为企业的内部标准,使质量管理的全过程都处于“标准”的受控状态。近几年来,我们利用技术创新成果编写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以及《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规定及评分标准》等各类企业内部标准50多部,特别是在施工中总结形成的“样板开路”、“混凝土浇筑旁站监督”、“工程抽检复验”、“工程竣工预验”等方法措施,既保证了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又保证了工程质量。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技术创新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通过积极践行“大平台、大家庭、大学校”的人本理念,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技术创新和企业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是积极营造自由开放的创新环境。我们积极实施“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五小改革”等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营造出技术创新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质量培训活动,我们把每月的9日作为集团的“质量技术培训日”,通过组织企业内部工法总结、QC成果发布、技术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内部学习交流,鼓励技术人员主动进行技术攻关,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带头人,为工程出精品、创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们在原有的工资倾斜政策和课题奖励经费的基础上,在工法总结、工程创优等方面加大投入,引导他们大胆实践,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同时,对于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总结提炼的工艺、工法等创新成果,支持他们积极申报各类奖项;对于项目部创出的名牌、精品工程,给予他们直接的经济奖励。2004年以来,累计奖励各类技术管理人员1200多人次,累计支出各类奖励经费276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