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卓越绩效 | 山东品牌 | 质量工程师 | 设备监理 | 质量教育 | 下载专区 | 质量创新 | 顾客满意度 | 质量竞争力 | 精益生产 | 品牌策划 | 协会简介 | 联系我们
首页 >> 品质论坛

产品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发布时间:2008-10-13 16:03:23     浏览次数:8177
 

产品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王春蕾     单位:桩西采油厂油气集输大队

摘要:在企业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质量体系的环境因素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提出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强调了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和通过完善的质量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行性。

石化企业自1978年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下,产品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提高程度不尽人意。随着世界质量体系认证热的形成,企业又从1988年开始宣贯ISO9000族标准,但由于不少企业只是为了获证而被动地去宣贯标准,而不及时按标准要求去完善质量体系,使得产品质量提高效果不佳。为此,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多年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成效不很显著的原因,提出了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1 企业产品质量影响因素

调查产品质量的高低不仅受企业内部条件的约束,而且还受外部环境的激励与约束;不仅受物质因素的影响,还受政策、社会、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质量问题不是只局限于一个企业范围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全社会性的问题。但从我国产品质量的现状看,关键因素还在企业内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是以GB/T1900标准为主体,以GB/T19001~19003为基础,以GB/T1900为补充,以ISO10000系列为支持,并充分考虑全面质量管理,借助于完善的质量体系而形成的。作者以此为依据,选择了企业普遍比较适合的质量体系要素,设计了较为全面的企业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从整体上分析了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对企业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评价,从中得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2 企业质量体系环境因素探讨

环境因素是指与系统有关联并存在于系统之外的物质、经济、信息和人际方面的相关因素。在与质量管理专家进行座谈讨论的基础上,得到影响产品质量的质量体系环境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2.1 政策环境 政策因素主要包括质量政策状况和与质量政策相配套的其他综合经济政策(例如金融、财政、工商、外贸、海关、劳动人事、科研、教育等)状况。对产品质量实行合理而有效的宏观控制,是促进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过去的质量调控模式是以产量控制为特征,质量控制只是在产品质量普遍下降或社会对产品质量的需求普遍提高时,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也是较多强调产值目标而较少强调质量目标。例如,过去提出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总目标时,只提到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而没有明确相应的质量目标,这可以说是前几年我国质量工作成效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2.2 法律环境 法律因素主要是指有关质量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的制订与实施状况(例如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企业法、经济合同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商标法、环境保护法等)。近几年来,虽陆续制订了有关质量法规,但由于产品质量责任明确立法比较晚,有关质量法规尚未在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心目中形成严格的法律约束,不少企业往往忽视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其后果,甚至一些经营思想不正确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从产品质量上坑害消费者,以谋取厚利。加之我国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具有较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因而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这也是这几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质量工作成效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2.3 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市场机制、物质资源状况、消费者质量观念和生产者质量意识等。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个方面。市场机制对产品质量的调节功能需要有较高的市场条件,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完整和不协调恰恰对此形成了突出影响,当市场机制的运行促使企业去提高质量时,企业却不能顺利地从市场上得到必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金,尤其是得不到质量可靠的原材料,使市场机制对产品质量的调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由于企业家市场尚未形成,在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的条件下,他们就不会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不会在开发新产品上花功夫,因为质量问题恰恰是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联系,而与企业的短期利益没有密切的关系。加之过去相当一部分产品的质量差价很小,没有明显体现优质优价,客观上保护了落后,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近几年来企业财务政策的灵活性,助长了不正之风,造成不少企业质量意识薄弱,产品质量低劣,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现象严重。而国家监督检查的力量不够,消费者又无力干预质量问题,反过来又助长了企业忽视产品质量的现象。这也是多年来质量工作成效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3 企业质量体系内部因素分析

3.1 企业领导质量意识和职能的发挥情况 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人,而其中各级领导是关键,尤其是企业的决策人员,他们的作用最为直接,影响程度最大,作用持续时间最长。领导首先要不断更新经营思想,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督促各级领导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理论,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技能;同时还应重视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其次要清楚地确定正确的质量方针、目标,并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贯彻实施;重视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奖惩分明,激发职工重视质量、生产优质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指定管理者代表明确其职权,重视质量体系审核,主持管理评审,增强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2 质量组织的完善程度 企业要实施质量方针,落实和发挥质量职能,完善质量责任制,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首先必须完善质量组织。没有完善的质量组织,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职能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产品质量也就无法保证。质量组织机构应包括质量决策机构、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检验机构。管理网络应分层有序,责、权、利要对等,并充分体现统一指挥原则。

3.3 人的实际素质 保证产品质量的工作是由人完成的,只有人的实际素质合乎要求并不断提高,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工作质量。可见人的实际素质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质量意识是人的质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人的质量意识,可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人们重视质量、提高质量的主动性。企业应该明确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正确选培人才,制定培训考核规划,并有效执行,促使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督促全体员工提高工作技能、熟悉质量体系文件有关内容并按规定办,以生产出用户和社会满意的产品。

3.4 质量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 企业在制定质量目标、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处理质量问题时,都离不开掌握有关质量信息。信息量越大,决策的可靠性越高。质量信息又是协调各质量职能的纽带,是完善质量体系不可缺少的神经网络系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随时准确了解用户需求信息、同类产品信息、市场竞争信息、市场环境信息,提出准确反映用户需求的产品设想;加强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和生产过程的信息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完善质量体系提供可靠依据。

3.5 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执行情况 质量体系文件是用来控制和证明产品质量是否满足用户要求、质量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依据。一般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质量记录、质量计划等。企业应具备齐全的质量体系文件,文件应相互协调并与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相符,应正确清晰、容易识别,应明确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并为全体职工所理解和有效贯彻执行。

3.6 设计和规范质量 产品开发设计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首要环节,决定了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企业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展技术经济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产品质量目标,完善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程序并有效执行。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关键的设计进行严格评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质量责任风险,保证最终设计满足质量要求。设计过程中还应进行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和传递,为制造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7 采购质量 现代工业生产是在广泛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水平越高,专业程度越高,外协、外购物资就越多。目前胜利油田材料物资主要靠外购,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外购物资的质量对产品的适用性将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外购、外协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整体质量。企业应明确采购、供应的质量政策,制定质量大纲,并按大纲的要求认真、有效地执行;选择合格供方,处理好与供方的长期友好关系,帮助供方提高产品质量;及时足量采购、供应符合质量要求的外购货物,并做好外购物资的检验、储存和投产使用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3.8 过程准备质量 在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职能特别重要,它关系到生产制造质量的稳定性及符合设计要求的程度。生产技术准备活动考虑的越全面、越周到,生产制造进展就越顺利,产品质量就越有保证。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涉及范围很广,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作有:制定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分析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主导环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改进和完善机器设备和工艺装备;正确选择检测方法,合理配备检测设备;制定检测计划,控制工序质量。

3.9 过程控制质量 制造过程是依靠生产技术准备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由设计质量形成产品实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质量环节中涉及职能部门最多、参与人员最多的环节。制造过程控制质量的关键环节有:原材料、外购件和半成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工序间检验质量的控制;成品验证、包装验证和追踪标记的控制;检测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3.10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 不合格系指一种或多种质量特性和质量体系要素偏离了规定的要求或根本不存在。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受工序因素变化的影响,总会出现波动而造成产品不合格,工作质量也是如此。如果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办法及其纠正措施没有程序化或没有有效执行,产品质量就不能维持规定水平,更不能提高质量水平。因此,企业应将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步骤和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程序化,程序中至少应包括:不合格确认、严重性评价、补救措施、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效果监控及永久性更改,并应明确职责、权限,促使有效执行,努力避免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4 内部关键因素分析

4.1 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 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尤其强调领导是否经常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战略、督促各级领导不断学习质量管理理论、促使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调查中我们发现领导质量意识强的企业,产品质量都好。

4.2 质量把关组织的完善程度 企业质量组织的健全程度,尤其是监督把关功能的发挥程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监督把关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尤其是成品验证组织的鉴别把关功能更是如此。

4.3 人的素质及资格认定 人的实际素质及其资格的正确认定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强调是否明确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否正确选择和培训人员,是否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正确的资格认可,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对人员的素质进行正确评价并加以有效控制。

4.4 设备性能的满足程度 优质的原材料、先进的技术设备、可靠的检测手段被称为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设备的性能及其满足程度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强调是否具备满足开发和制造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工艺装备,并对检测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5 结 语

本文是对部分石化类型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企业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关键因素为侧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体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建议国家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质量调控;完善法规环境,建立统一、高效的质量宏观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教育,加强全社会的质量监督。

 

 



声明:
1、凡本网站原创信息均属山东省质量评价协会版权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2、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所有:山东省质量评价协会 ©2007-2023
地址:济南市历阳大街6号银丰大厦  邮编:250002
电话/传真:0531—88023958
电子信箱:sdzlpjxh@163.com
鲁ICP备12010223号-2